乳业是指以牛奶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通过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的产业。它涵盖了从牧场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包括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制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不仅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和就业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牛奶行业概览》显示,2022年中国牛奶市场规模已达到4,951亿元,同比增长10.2%。报告进一步预测,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5,752亿元。此外,根据《2024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全景图谱》的最新报告,2023年中国乳制品市场总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而2024年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主要受到花了钱的人健康饮食的重视及媒体宣传影响的推动。
牛奶产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牛奶产量高达4196.7万吨,同比增长3.4%,占全球奶类产量的5.9%,稳居世界第四位。奶牛日均产奶量也在稳步增长,2023年全国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9.4吨,同比增长0.2吨。
乳制品产量: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3054.6万吨,同比增长3.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全国乳制品产量将达到3144.7万吨,2025年将超过3200万吨。
乳制品大致上可以分为液体乳、乳粉、炼乳、乳脂肪、干酪、乳冰淇淋和其他乳制品七大类。2023年,液体乳、乳粉和其他固态乳制品(炼乳、干酪、奶油等)产量分别为2860万吨、87.18万吨、108万吨,分别占比93.61%、2.85%、3.53%。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版乳业产业园区定位规划及招商策略咨询报告》显示:
中国乳制品市场集中度较高,大规模的公司如伊利、蒙牛继续引领市场。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2%和21.3%,光明乳业市场占有率达3.2%。随市场竞争加剧,一些小型奶企因成本上涨与市场萎缩被迫退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整合。
外资品牌也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如雀巢、美赞臣等,对本土品牌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压力。
品质提升:中国乳制品行业正致力于品质提升,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安全与优质。
产品创新:从传统的牛奶、酸奶到功能性乳品、植物基奶替代品等,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可持续发展:乳企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优化牧场管理、减少碳排放、采用环保包装等措施。
需求端:尼尔森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中国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同比分别下滑6.50%和2.40%。2024年上半年,乳品市场全渠道销售增速同比下滑2.5%。
供给端:在需求端萎靡不振的情况下,供给端和产量获得了双增长。2023年全国原奶产量达到了4197万吨,同比增长近7%,乳制品产量达到了3054.6万吨,同比增长3%。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乳制品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全球人口的增长、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消费升级的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品牌认知度的提升,牛奶市场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化和品牌化。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乳制品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未来,乳制品行业将朝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策略;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和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加剧,乳企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和品牌建设。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乳制品的消费结构正在逐步多元化,市场由单一的“喝奶”模式向“吃奶”的转变。酸奶、奶酪及干乳制品等的消费增速迅猛,而传统液态奶的增幅则略显疲弱。
随着C端市场逐渐饱和,B端餐饮渠道为乳企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乳企纷纷进军B端餐饮赛道,通过提供原料和餐饮服务等方式,寻求新的增长点。
综上所述,乳业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花了钱的人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和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乳企将不断创新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科学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发展也将为乳业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升公司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9年版乳业产业园区定位规划及招商策略咨询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