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周,受市场供需影响,牛肉价格持续小幅向上,羊肉价格承压弱势回落。据监测,本周我省牛肉市场交易量同比升高10.15%,环比回升1.80%;羊肉市场交易量同比升高18.21%,环比回落1.23%。
本周,我省牛肉均价为63.02元/公斤,同比升高7.38%,环比回升0.05%。牛肉价格震荡回升,主要是受市场阶段性调节影响所致。受产能去化、海外牛肉价格回暖,以及国内进口牛肉调整政策加码影响,2025年牛肉进口预计量减价增,牛肉产业来自低价进口牛肉的压力边际趋弱。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全球相对低价地区,贸易流开始慢慢地向美国等区域转向,同时我国为保护国内肉牛产业纾困,进一步限制进口牛肉数量。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牛肉130万吨,同比减少9.5%。因此,无论是政策端对牛肉进口的限制,还是中国牛肉价格较低对贸易流向的影响,均对后续牛肉进口量进一步减少起到助推作用。整体而言,预计未来我国牛肉供给端出现显而易见地下降,牛肉价格有望再创新高。
羊肉价格弱势回落。本周,羊肉均价71.91元/公斤,同比降低0.25%,环比降低0.14%。当前羊肉价格震荡,主要是供求关系阶段性市场供需调整,同时进口羊肉冲击,压制国内价格。2025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羊肉21.3万吨,同比增加4.70%。6月份进口羊肉2.91万吨,同比增加2.2%;到岸价27.82元/公斤,比我省羊肉均价低61.31%,进口羊肉凭借价格上的优势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进一步压制国内价格。后市,在消费旺季(开学季、中秋)即将来临下,羊肉价格预计将以稳中震荡调整为主。
从活牛活羊市场来看,活牛价格出现小幅反弹。第31周,全省活牛出栏均价26.70元/公斤,同比升高9.92%,环比回升0.49%;其中最低价为25.00元/公斤,最高价为28.00元/公斤。按肉牛养殖22-25元/公斤的盈亏平衡区间来测算——所监测的26个县的活牛均价全部超过25元/公斤——肉牛养殖持续处于盈利区间。
活羊价格企稳后弱势走低。第31周,全省活羊平均出栏价格为26.76元/公斤,同比降低0.67%,环比降低0.52%。肉羊养殖效益略降。据监测,本周我省羊粮比价为10.75:1,同比降低2.41%,环比降低0.52%,其中绵羊自繁自育每只盈利约15元,集中育肥每只盈利约10元;山羊自繁自育每只盈利约35元,集中育肥每只盈利约20元。
后市来看,随着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将对猪牛羊禽肉等畜产品消费存在正向的提振作用,或拉动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加之受牛羊产能持续去化、国际牛肉价格不断走高的影响,牛羊肉价格有望持续小幅回升。长远来看,牛羊肉消费市场空间巨大,仍然大有前途,叠加国家消费刺激政策有序出台,牛羊肉消费或顺周期加速发力,牛羊肉价格有望向好发展。从近期系列的政策精神看,政策发力方向已经明确,节奏和力度也会顺应国内外市场供求变化而变化。
后市,牛羊肉消费需要着重关注三类人群消费需求:银发群体、下沉市场年轻人和中产阶级,为牛羊肉消费寻找新的增长极,由过去消费升级转向全面均衡发力,进而推动整体行业扩容盈利。
![]()
第31周(7月28日-8月3日),生乳价格在连续3周低位企稳后弱势回升。本周我省生乳均价为3.00元/公斤,同比降低5.96%,环比回升0.33%。在我省监测的26个县中,剔除3个无效数据,有9个县的价格大于或等于全省平均价格,有14个县的生乳价格低于全省平均价格。其中最高价格在蓬莱区,为4.60元/公斤;最低价格会出现在招远市,为2.50元/公斤,最高价与最低价差值为2.10元/公斤,差价与上周相等,低于全省平均价的县市数量仍然过半,奶牛养殖基本面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蓬莱区为代表的牧场采取自产自销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生乳价格保持比较高价位,牧场效益较好。
奶价弱势上涨,对冲饲料价格涨幅,奶牛养殖亏损额度与上周持平。本周奶粮比价为1.20:1,同比降低9.09%,环比持平。目前奶牛养殖成本维持在3.20-3.40元/公斤,行业亏损依然严重,奶牛养殖业是畜牧业中唯一的一个大面积亏损的行业,进一步倒逼产能调减。一是淘牛价格持续上涨。由于供给收缩,牛肉价格自2025年初触底反弹,奶牛养殖场淘汰牛价格同步上涨,牛价上涨将加速奶牛养殖场淘汰低产母牛。二是牧场金钱上的压力加大。奶牛养殖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养殖场对外部资金依赖度较高。近2年的持续亏损已使奶牛养殖场普遍资金紧张,秋季青贮采购季资金压力增大,预计将使缺乏资金来源的奶牛养殖场加速退出。
奶价弱势回升,主要是热应激导致牛奶产量有所减少。但是消费端仍未得到一定效果启动,奶业供强需弱的格局没有正真获得根本扭转。生产端,奶牛存栏数量有所减少,据监测7月份我省奶站所有养殖场户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5.09%,环比减少0.41%;其中成母牛存栏同比减少2.41%,环比减少0.74%。牛奶产量环比减少,据监测我省奶站7月份生乳产量同比增加3.20%,环比减少4.59%。消费端,当前乳制品消费持续疲软。今年一季度灭菌乳和酸奶消费量同比下降8.8%,较上年扩大1.3%。消费端低迷传导至加工端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2.4%,降幅较 2024年扩大。整体看来,奶业遇到的供需不平衡、消费下滑和奶价下行状况还需一段时间调整恢复。2025年原奶供大于求局面依然严峻,1-7月份我省监测奶站生奶产量同比增加4.33%,行业去产能压力持续。
但奶业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没改变,产业积极因素正在积累。7月2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奶业纾困提升奶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水平的通知》,加快奶业纾困,持续提升全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水平。《通知》最重要的包含加快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持续强化金融服务保障、稳步抓好节本提质增效、加力推进养殖加工双向延伸、慢慢地增加奶牛品种改良、鼓励发展乳制品深加工、加大奶类消费宣传普及、建立完整部门协作机制等8项措施。
长远看,当前奶业消费低迷不是简单的供大于求,而是奶制品消费能力、科学饮奶知识不足导致的阶段性、结构性的产大于销。我国乳制品未来消费需求温和增长的基本面没改变,乳制品消费结构也正在优化。在大健康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背景下,优质蛋白食品消费需求旺盛,奶酪等市场正在快速地增长,零食奶酪品类趋于丰富,佐餐奶酪渗透率持续提升。同时,随着大众对于营养的升级需求凸显,低温乳制品更新鲜营养的概念被接受,把握奶业消费新趋势,如下沉市场中年轻人在消费理性大背景下追求性价比,中产阶级回归理性消费,以及银发经济崛起,让消费竞争也更为多元,奶业发展空间更大。
后市,随着上游产能加速去化,以及叠加季节性因素,原奶价格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触底,结束奶价持续下行趋势。进入三季度,随气温进一步升高,热应激将使牛奶产量下降,叠加中秋、国庆消费旺季备货,新灭菌乳国家标准的实施,生鲜乳需求将有所增加,届时奶价或将低位回升。预计今年三季度奶业形势有望触底,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春节备货期间,随着近两年去产能效果逐渐显现,奶价有望小幅回升,但根本性好转仍应该要依据2025年上半年奶牛减栏数量,以及全国居民消费恢复情况来判断。同时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由于本轮原奶价格下行至历史低位,中小牧场深度亏损,预计牛群结构中后备牛占比较平时明显偏低。未来随着下游乳制品需求回稳,考虑奶牛养殖周期较长,届时可能会面临产能断档,则原奶价格有望迎来一轮较以往维持的时间更长的上行周期。
因此,积极应对当前奶业发展的积极因素,牧场端需要持续调整养殖规模、优化养殖结构,乳企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立足实际,认真落实奶业各项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统筹抓好促进奶业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如加力推进“学生奶饮用计划”,促进乳制品深加工的相关产业政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