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被称为“总统”的人,是美国联邦制度的奠基者之一,至今享有全球范围的声誉。从流传至今的资料来看,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他坚毅的身影,感受到他在起草《独立宣言》时的激动和热血,感受到美利坚合众国建国时那份澎湃的情怀。
由于他的传奇人生,许多从他童年时代的小故事,已不再是简单的回忆,而成为了人们传颂的经典。比如他小时候砍樱桃树的故事,就被改编成了耳熟能详的教育性故事,成为了无数教师用来教导学生诚实的典范。这一个故事被传了几代人,而它带给大家的启示,显然是让我们明白了诚实和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的价值。
然而,如果让你将这位曾引领国家走向独立、拥护民主的人物,与一个剥人皮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你会相信吗?许多人也许会觉得难以置信。一个被视为如此高尚、诚实的英雄,怎能与这样的血腥行为有所牵连?
诚实一直是全球公认的美德。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华盛顿也曾明确说:“我希望自己能拥有足够的坚定和美德,以保持我最引以为傲的身份——一个诚实的人。”通过那个砍樱桃树的故事,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个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担当的华盛顿,但这是否就足以证明他真的是一个完全诚实的人呢?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其实,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关键是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它让后人明白了诚实的力量,并启发了无数人追求正直和真诚。尽管有些人怀疑这一个故事,但它作为一种象征,起到了教化的作用。
但是否仅仅通过这一些简单的故事,我们就能全方面了解华盛顿的道德水平?诚实在美国是不是真的与这些故事所呈现的那样单纯呢?任何观点都需要证据支持,单凭空洞的说法很难让人信服。
作为身处大洋彼岸的我们,能了解的美国历史,往往只是美国愿意让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部分。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秘密,往往只有极少数敢于冒生命危险的人,才会努力揭露。是的,历史真相常常会被掩盖,但总有一些微弱的声音,在呼唤光明,期待真相能在所有人面前曝光。
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确实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为国家的独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堪称一代英雄。但是,他也犯下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错误,尤其是在对待印第安人时,华盛顿做出了许多极为残忍的行为。
曾几何时,华盛顿与印第安人一同与法国和英国作战,为美国独立做出了贡献,但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却未曾给予这些印第安人足够的尊重与回报。即便《独立宣言》明言“所有人都生而平等”,可对于印第安人却并未完全落实。这些在《独立宣言》中的字眼,如“Indian Savages”(印第安野蛮人),无疑展现了对印第安人群体的蔑视。
这段话中的“Savages”是复数形式,指的并非某一个印第安人,而是整个印第安族群。翻译过来,即是将印第安人直接标定为“野蛮的”“未开化的”。更让人不解的是,为了强调对这个族群的敌视,特意在“Indian”前面加上了“merciless”(残忍的)一词。这些词汇,将印第安人定义为“野兽”,而其被压迫、被奴役的经历似乎并未引起当时主流社会的反思。相反,侵略者的行为,似乎与这些描述更为贴合。
华盛顿为了表达对印第安人的轻视,曾命令部下:“在摧毁印第安人城镇之前,任何和平提议都不得提出。”这一命令清楚地表明,他根本不允许印第安人有任何机会投降或和解。
有一个故事是,华盛顿的部下在攻打易洛魁联盟时,抓到了一名年幼的印第安女孩。女孩无助地哭泣着,乞求不要伤害她。她并没做出任何恶行,仅仅是站在那里。而华盛顿,却毫不怜悯,直接命令将女孩绑在剥皮桩上,然后开始剥皮。在当时的美国,印第安人的头皮是有价格的,成年人可换得40英镑的奖励,而女性和儿童则较低,为20英镑。这种残忍的交易,证明了印第安人并未被视为平等的人类,而只是可以随意剥夺生命的对象。
华盛顿的家庭背景并未让他与奴隶制割席。他是一个庄园主,拥有上百个奴隶,这些奴隶在他眼中不过是财富,是他个人的财产。他曾因牙齿不适而命令奴隶提供自己的一颗牙齿,又因为有奴隶逃跑而以极为严厉的方式惩罚他们。
因此,华盛顿眼中的这名印第安女孩,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个“物种”,并没有人类的价值。他冷酷地用钩子挑起女孩的皮肤,鲜血淋漓。而周围的将官们,则毫不动情地观看这一切,仿佛这只是一场野蛮的表演。
这一切,恰好与美国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相冲突。因此,这段历史被极力掩盖,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华盛顿作为美国独立的缔造者,看到的是自由与民主的光辉。然而,对那些曾被牺牲和忽视的声音,没人愿意听见。
或许,这段历史始终会被抹去,成为某些不愿意被记住的秘密。但也许,美国的历史,终究无法掩盖这些真相。正如自由女神像所象征的那样,或许有一天,真相会被公正地对待,流传下去。


